河南洛阳发现“天下第一粮仓”,内存粮50万斤,千年后还能发芽
“1300年前的谷子,居然还能发芽?”——洛阳邙山脚下,考古队刚把一块窖口泥撬开,围观的大爷就脱口而出这句。没人当他夸张,因为陶罐里倒出来的谷粒,确实泛着古铜色,捏开胚芽处,居然带点软芯。实验室给出的数据更直接:有机物残一半,发芽率2%。搁今天,就是过期粮;搁
“1300年前的谷子,居然还能发芽?”——洛阳邙山脚下,考古队刚把一块窖口泥撬开,围观的大爷就脱口而出这句。没人当他夸张,因为陶罐里倒出来的谷粒,确实泛着古铜色,捏开胚芽处,居然带点软芯。实验室给出的数据更直接:有机物残一半,发芽率2%。搁今天,就是过期粮;搁
在湖北,60多头就能毁掉8万多斤的粮食,所到之处,良田被毁、地被翻烂.......
秋日的清晨,古老的东辽河水流过原野,金色的晨光照耀田垄,映红了农民丰收的笑脸。位于公主岭市张家街的浩腾农业有限公司1300公顷玉米田,经测算平均每公顷产3万斤,玉米单产再上新台阶。
10月23日,河南省新蔡县练村镇称湾村,阳光耀眼。廖辉钻进尚未收割的玉米地,弯腰剥开一个玉米棒子,金黄的谷粒瞬时变得明亮。他瞬时喜上眉梢,弯腰,起身,弯腰,再起身,再弯腰……又连续剥了4个,个个饱满晶亮,每一次起身,他的眼睛都被太阳照得睁不开,但他仍旧喜形于色
他用3200元搭出一台“土烘干机”,连转20天烘过30万斤玉米,其中20万斤是替乡亲救下的,这一仗,硬扛过了河南64年一遇的连阴雨
64年一遇的连阴雨把玉米泡了一个多月,河南新蔡农民廖辉花3200元做出自制烘干机,20天烘玉米30万斤、帮乡亲烘了20万斤,每斤不到2分钱把水分降到14%—16%,把损失硬生生拽住了
10月22日,湖北孝感一处鱼塘边,网红李维刚和搭档小飞哥正在清点渔获,根据多个短视频平台流传的视频显示,现场气氛紧张,双方就鱼的数量和价格产生争执。[舔屏]
今年北方的秋天,雨水格外多,像是要把一年的份都下完。本该尘土飞扬的丰收时节,山东、河南的平原上却是一片泥泞。收割机成了趴窝的铁疙瘩,昂贵的履带式型号又没几个村子用得起。成熟的玉米泡在水里,眼睁睁看着就要发霉变质。天不遂人愿,庄稼人只能跟老天爷抢时间。你瞧那地里
10月13日,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生机社区的天麻基地里,“带货达人”吴佳明手持新鲜天麻,向屏幕前的1万多名网友热情推介:“家人们看,这是我们当地农户刚从山上刨出来的天麻,个头饱满,带泥发货,是地道的深山好货,赶紧下单吧!”
9月22日,央视-2《生财有道》栏目播出吉林舒兰大米专题节目,记者采访当地水稻种植户赵福军,问他家里50亩水稻今年产量能达到多少,赵回答说最低是75万斤。
想种出葱白粗壮、产量高的大葱,其实并不难。结合传统经验和现代科学管理,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,就能事半功倍。下面这份详尽的种植指南,助您轻松实现高产。
2025年9月22日,某电视台《生财有道》栏目播出吉林舒兰大米专题节目,其中有一段记者采访当地水稻种植户,问他家里50亩水稻今年产量能达到多少,种植户回答说最低是七十五万斤。
城里人花大价钱买不到,农村人却不花一分钱吃不完!种白菜的秘诀就在这几个动作里,学会了你家白菜根本吃不完!
种莴笋的乡亲们都知道,这看似普通的作物,其实是个“娇气主”,播种时节有三个最怕的环节,一旦疏忽,轻则减产,重则绝收。
咱先说1942年的河南,地里的庄稼早被旱死,蝗虫过后连草都没剩几根。路边的饿殍一堆接一堆,野狗叼着人肠乱跑,惨得没法看。
近日,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兼济湖最近成了 “网红湖”,9 月 16 日开始,学校组织人手在这里捕捞鲜鱼,足足捞起了 8 万斤。这些鱼没有流向市场,而是直接送进了学校食堂,为 3 万名学生和 1600 名教职工摆起了连续 10 天的免费 “全鱼宴”。
眼下正是瓜果成熟上市的时节,可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东胜永村的农户却被滞销的愁云笼罩——70多亩西瓜挂在藤蔓上无人问津,精心种植的贝贝南瓜也堆在田边难寻销路。
在青岛莱西河头店镇的一片150亩特色果园里,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,大批游客慕名而来采摘,与传统北方种植果园不同,挂满枝头的并非苹果、梨等北方常见水果,而是一颗颗无毛猕猴桃。果园的主人,一位敢于创新的80后新农人,成功实践“南果北种”技术,迎来了预计总产量高
凌晨三点半,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的田间已亮起灯火。老人们坐在小凳上飞快地摘豆,清洗机轰隆运转,冷藏车早已候场——这里的毛豆,正以每小时一万斤的速度,“奔”向长三角的餐桌。